首頁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觀看數:1355 人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觀看數:1355 人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觀看數:1355 人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

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的關系問題。

後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煉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

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一語出自於《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說: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

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

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而不在於辯。

真理沒有必要每天去爭辯。一天到晚爭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

一切真理與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實修,才能真正領悟。

孔子在《論語·裡仁》中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在《論語·學而》中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由此看來,在人生中應該少說多做,這一點孔子與老子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還是一般的社會活動,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腳踏實地,不能只說動聽漂亮的話而沒有實際行動。

細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與別人辯論甚麼,

不會只用言論去證明自己是正確,即使面對誹謗或人身攻擊,他也能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無辜和清白。

忍辱不辯的人往往都是在埋頭做事,他必定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

與此相反,那些天天與別人辯論的人並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盡管他們在與別人辯論時處處表現自己的能力,

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語去贏得別人贊許,

空談而沒有實際行動的行為將一事無成。

修口德就要先遠離高談闊論,不對他人評頭論足;

真誠待人,與人為善,遇到磨難時忍辱不辯,才是正人君子之所為。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