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你可以「不優秀」,但是我絕對不准你「沒教養」! 觀看數:1730 人
阿姨家的陳東去年碩士畢業了,在親戚朋友眼裡,陳東就是我們未來孩子的榜樣,我們每次聽到的都是他考了年級前幾名的喜訊,他一路讀名校,最後考到排名第一的大學。
可從去年到現在,陳東已經失業三次了,每一段工作都過不了試用期,便被部門以「不太適合這個工作」拒絕任用。
自過年後,他就拒絕再找工作,現在已經在家呆了快三個月,每天都是抱著手機醒,不到半夜不睡覺。
阿姨只看重孩子成績, 卻忽略道德的修養
於是利用關係找到兒子前主管詢問情況,對方回答後卻讓她啞口無言,「工作能力放一邊,你的兒子根本不是來上班,交給他的工作,他不想做的就不做,即便做了也得不到任何回覆,工作進度沒有任何的回饋!
批評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來上班了,而且他太不懂事了,開會頂撞主管,跟同事的關係也不好...真的不敢留他。」
這些抱怨讓她很吃驚,她承認兒子確實有點自我,但沒料到問題如此嚴重,原本引以為傲的孩子,怎麼一下子變得這樣了呢?
而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就變糟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陳東的身上,肯定有糟糕的特質 ─ 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敬他人、自私、暴躁、消極。
我們稱之為教養的東西, 只是這一切都被成績掩蓋罷了。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父母,他們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只要孩子學習好,便好,卻忽視孩子道德方面的修養,而這恰恰是降低了教育的標準。
近幾年,人們更多的在談論教養。
那麼教養究竟是什麼?
俞敏洪這樣說「教養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得體,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是贊同這個說法的。
不要因為孩子小就放縱, 家教培養要趁早
清明節高鐵上,一對夫妻帶著孩子上了車,也許是孩子太興奮,從上車就跟爸媽玩遊戲,每次贏了就哈哈大笑,而且沒有要停的意思。
前排一位男士想要休息,但每次快要睡著時,都被突如其來的笑聲打斷,只能重新培養睡意。
三番五次的吵鬧,讓他無法忍受,轉身看著孩子的父母「讓孩子小聲點好嗎,這又不是在家!」,小女孩安靜下來,走向父母身邊。
我們心裡都在為這位男士的仗義執言慶幸。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不料,女孩在父親的懷抱中大哭了起來。
這一哭不要緊,惹來父親對男士的不滿
「孩子還小,玩玩怎麼了,這麼大人了怎麼還跟孩子一般見識?!」
因為孩子的哭泣,大家不便說什麼,只是車廂中,充斥著唏噓之聲「還有如此不懂事的父母?」
「孩子還小」成了熊孩子犯錯理由,也成為熊家長教子無方的擋箭牌,如果父母現在不好好教育孩子為人禮貌和規矩,那麼,當有一天他走出家門,走上社會,再做出一些「熊」行為,就沒人對他寬容了。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孩子表現的是父母的修養,一個人是需要教養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面對沒有教養「熊孩子」,家長往往這樣說:
「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
「你一個大人,怎麼能跟孩子計較?」
「玩鬧是孩子的天性,又沒礙你什麼事!」
一時間,我們看到了無理取鬧的熊孩子,看到了蠻橫不講理的父母。
更關鍵的是,這些父母往往看不到自己孩子沒教養的醜態,認為孩子的世界「存在即合理」,並認為,孩子不守規矩,沒關係,長大自然就好了。
我不相信這樣的袒護中能培養出多少有教養的孩子,畢竟,孩子的教養,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句話:
教養是人前的操持,人後的慎獨,每一處細節都是一次教養的雕塑。
細節決定成敗,同樣也決定教養。
你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只要被孩子看到,就會記住。
教養,是一個先教後養的過程。
先有父母的言傳身教,才能慢慢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請記住一點:先把自己品行釀成酒,匯入孩子的生命之泉,這是樹立家教門風過程。
父母是孩子前行路上的燈塔,你現在的行為教養就是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