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父母這5大愚蠢行為,很容易毀掉娃,中了兩條的就很嚴重了,快改 觀看數:160 人
“作為家長,你一天會對孩子說多少句話?”看到這個問題的父母們,也許大多數回答不上來,因為說得太多了,根本數不過來。可你知道嗎?雖然我們是愛孩子的,但你與孩子對話中摻雜的很多句,其實在親手孩子的自信,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以下是你平時生活中,最容易毀掉孩子的5種行為,你還在每天做嗎?
當著孩子面“頻繁的”吵架
我想,這世界上幾乎沒有永不吵架的夫妻。也有許多做得好的父母,從不當的孩子面吵架,怕對孩子帶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
可是,大部分人卻不知道,如果孩子看見的是永不爭吵的父母,就相當於生活在一種近乎完美的家庭關系中,這反而會導致他產生畸形的婚姻觀,因為孩子長大後,會傾向於追求完美的家庭關系,但世界上存在完美的家庭關系嗎?當然是不存在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而且,其實孩子的第六感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得多,即使父母避開孩子,關在屋子裡爭吵,他也能感覺得到氣氛的奇怪,產生孤獨無助感。這種孤獨感和無助感,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甚至會超過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帶來的負面影響。
雖然給吵架正了名,讓曾經當著孩子面吵架的父母不再那麼焦慮。但我們也要說,顯然並不是當著孩子面的吵架都能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而是說只有“正確”的吵架才能對孩子有益,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吵架呢?
首先,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讓家庭處於隨時可能爆發爭吵的狀態中。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如果每一次發生矛盾都選擇用吵架來發洩內心的憤怒,孩子也會認為吵架就是宣洩情緒的最佳選擇。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所以,當夫妻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學會克制,盡力用更理性的方式來代替吵架。
夫妻之間可以做一個約定:當兩人情緒都很糟糕的時候,給彼此一段“獨處時間”。“獨處時間”就相當於給即將爆發的戰爭按下了暫停鍵,讓大家在冷靜後,換個時間和空間去更好的解決矛盾。
其次,吵架時一定要避免人身攻擊和威脅。人身攻擊會讓孩子學習到錯誤的沖突解決方式,而威脅則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懼。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有許多心理學研究表明,真正讓孩子懼怕的並不是父母吵架本身,而是爭吵時一方對另一方實施的人身攻擊和威脅。
所以,在吵架時,我們要本著“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以解決沖突為目的,不要因為怒火中燒,就失去理智,“翻舊賬”。要知道,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導致矛盾升級,失控的情緒也會給孩子帶來焦慮不安、不知所措的情緒。
最後,吵架後要盡快和解。在夫妻關系中,爭吵不可避免,但沖突之後,應該避免出現長時期的沉默僵持。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爭吵之後的和解能讓孩子學習到解決沖突的方法,但長時間的僵持則會讓孩子覺得沖突隨時都可能再次發生,使他們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
我們可以明確的向孩子表明,吵架的事已經過去了,這次沖突已經得以解決。並告訴孩子,父母最終是如何取得共識,達成和解的,關於這次沖突爸爸媽媽是如何看待的,有什麼樣的想法。吵架後盡快言歸於好,就像是一個適當的微笑把一切都變得明了,讓孩子看到了處理沖突的方法,也看到了父母的大度和包容。
對孩子說謊
謊言是世上最高效的心靈“染黑劑”。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我爸爸、媽媽說話一點兒也不算數。
我爸說,只要我考了前5名,他就帶我去坐過山車。
可我真的考了第五名時,他卻說沒時間,下次吧。
我媽媽也一樣,她說我寫完作業就讓我下樓和小夥伴玩,可是我寫完了她又讓我彈一個小時的鋼琴。
以後爸爸、媽媽再怎麼向我許諾,我都不相信他們了,全是騙人的!
本來,“哄逗”才是帶孩子的意思,可在許多父母的實踐中,“哄騙”與“哄逗”往往混為一談。比如,父母想讓孩子做功課,孩子調皮,就是不想做,父母便以去動物園吸引孩子,引導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再比如,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聽話,聽話我就給你買玩具,孩子聽話了,第二天父母又變卦了,以忙為借口,就是不帶孩子兌現自己的承諾。 父母雖然用空頭支票一時控制了孩子,孩子滿足了父母的要求,但能控制多久呢?
父母對孩子言而無信,最本質的原因是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沒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因而也沒有把對孩子的承諾看成承諾,沒有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
孩子早晚會有個人意識,會產生自己的想法,會懂得好壞。別讓孩子在這個世界第一個不相信的人,就是父母。別讓孩子學會說謊,就是從父母那裡學到。
帶孩子橫穿馬路,闖紅燈
那看似不起眼的“冒險”,埋下的卻可能是將來突破一切人間規矩的沖動。
俗話說,寧可多走幾步也不能橫穿馬路,更不能帶著孩子橫穿馬路,讓孩子從小養成最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識,但還是有,家長帶孩子橫穿馬路,結果發生車禍...等等這種新聞,層出不窮。
平時上下班過人行道,在此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會在路口左右觀察,發現沒潛在危險就成群結隊闖紅燈,甚至還包括一些電瓶車上載著孩子!
對於這些家長的行為小編不禁想問“平時孩子磕磕絆絆都心疼的要死,怎麼帶著孩子闖紅燈這件事就這麼的習以為常呢”?之所以闖紅燈的現象屢見不鮮。其實主要存在兩種心理,一種是僥幸心理,覺得不會有事的。二是從眾心理,大家都過我為什麼不過。但往往意外就是發生在你掉以輕心的一瞬間,沒有人想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發生在身上,就是百分百的傷害。
在父母如此行為的耳濡目染之下,即便是守規矩的孩子,也將變成闖紅燈的一員。你一定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你愛的熏陶下走向這一步!因此,為了您的孩子和家庭,請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唯有以身作則,嚴苛遵守,才會讓孩子從你的身上學到你想要看到的行為!
圖片來源網路
硬讓孩子說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
“你是喜歡媽媽還是喜歡爸爸?”許多寶寶都被考問過這些對他們來說很難回答的問題,那寶寶通常是怎樣回答的呢?
貝貝經常被爸爸媽媽問“你最喜歡誰?”開始貝貝總是如實回答,父母中總有一個人不開心而指責她。後來,媽媽抱她換衣服問她這個問題時,她痛快地說:“喜歡媽媽!”而爸爸給她糖吃,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喜歡爸爸!有一天,貝貝在客廳玩,媽媽和爸爸都站在她面前問:貝貝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這回難了!貝貝看看爸爸,又看看媽媽,不知如何作答……
父母不厭其煩地問寶寶“你最喜歡誰?”讓寶寶學會了察言觀色,當著爸爸的面說喜歡爸爸,當著媽媽的面說喜歡媽媽,以博得父母的歡心。當你們同時站在他面前,詢問他最喜歡誰的時候,寶寶就會左右為難了。
“你最喜歡誰”的3個負作用:
1、讓寶寶左右為難而不知如何回答
2、讓寶寶學會察言觀色,左右奉承而不講真話,久而久之,寶寶失去講真話的原則,學會了撒謊。
3、為了獲得寶寶的愛而失去教育原則,你不能為了獲得寶寶的青睞而失去原本應當承擔的角色。
4、若你不是寶寶最喜歡的人,怎麼辦?不必因為寶寶一時的回答而傷心,因為特定的生理階段和寶寶對“愛”的理解膚淺,所以不能說寶寶不喜歡你或從心底討厭你,更不要為了寶寶對你們的喜歡而“爭風吃醋”。既然愛寶寶,那就源源不斷地付出吧,早晚有一天你的愛會與寶寶對你的愛成正比的。
忽視孩子的優點,當眾批評孩子
父母由於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我們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怎樣呈現在我們面前。忽視孩子的優點,那麼孩子就無法向你呈現優點,由此失去的可能是孩子今後人生發展的優勢。所謂“優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這一貌似哲理的警句,在成人世界裡都難以行得通,對孩子來說簡直是混賬邏輯!它打擊的不僅是孩子的自尊,而可能是其一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