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百藥之王」,睡前含幾片,咳嗽好了,氣血足了,膽固醇降了,還能祛火解百毒!
|
|||||||||||||||||||||
在浩如煙海的中藥王國里,它是本草國里的國老。我國現今臨床常用的700餘種中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推它了。據統計,它的處方率在79%以上。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其入葯的歷史都很悠久,從有文字記載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東西方的古人對甘草的應用有所不同,東方多用作解毒劑,西方則用於祛痰和鎮咳。
在我國,甘草始載於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書《爾雅》中,藥用則首見於漢朝的《神農本草經》一書。早在2000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葯之上乘,說其能: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 南朝醫學家陶弘錄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葯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葯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諸葯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葯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甘草的傳說】 從前,某鄉村中有一位老中醫,醫術精湛,經常救死扶傷,在當地口碑甚好。一次他赴外地為人看病,臨行時給徒弟留了幾包事先開好的葯,準備應付家裡來的病人。
徒弟只好把院里燒水用的嚼起來甜絲絲的乾柴切碎包起來妄稱是師傅走時留下的葯,誰知那些患了脾胃虛弱的病人、患有咳嗽痰多的病人、患有咽痛的病人、患有癰疳腫痛的病人、患有小兒胎毒的孩童吃了這些甜絲絲的乾柴,病都好了。這種乾柴就是甘草。從此,甘草便開始入葯了,並一直沿用至今。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兩和諸葯的功效。
《名醫別錄》記載:溫中下氣,傷臟咳嗽,溫經脈,利血氣,解百葯毒。《日華子本草》記載:甘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 相對於其他的草藥來說,甘草最大的特點是藥性和緩,能調和諸葯。
【甘草解百毒】 明代陸粲《庚已編》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御醫盛寅有一天早晨剛進御藥房,就感到頭痛眩暈,隨即昏倒不省人事。由於事發突然,周圍的人皆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消息傳出,有一位民間醫生自薦為盛寅治病,取中藥甘草濃煎后令其服用,不久盛寅便蘇醒過來。其他的御醫頗感驚奇。這位民間醫生解釋說:盛御醫因為沒有吃早飯就走進藥房,胃氣虛弱,不能抵禦葯氣鬱蒸,中了諸葯之毒,故而昏厥。甘草能調和諸葯之性、解百葯之毒,所以讓他服用甘草水后便蘇醒了。 但是,甘草在應用時,一般不起主要治療作用,它的任務是幫助君葯發揮作用,並能減輕一些藥物的毒副反應,使方中諸葯同舟共濟,驅除邪患。 【甘草正確用法】 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葯得之和其性,表葯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有歌后語說葯里甘草一百搭,就是這個意思。中醫師所開的中藥處方中,大多離不開甘草這味葯。縱覽方書可證,《傷寒論》、《金匾要略》兩書中用甘草者達120餘方,占方數之大半。 但是,如果配伍應用失當,甘草則當和不和,當解不解,增葯之毒,助邪肆虐。也就是說,如果所配的藥材不合理,藥性之間互相抵觸,甘草也無法進行合理的調節。而且,如果藥材中有毒性,甘草不但無法調解,反而會加重毒性的發揮。正因為此,甘草才有葯中和事老這毀譽參半的稱號。 現代醫藥學已證實甘草確有較好的解毒功能,可消除和降低氯化銨、組織胺、水合氯醛、苯、砷、汞等的毒性,對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而且也證明它能治療諸般咳嗽,還能抑制胃酸分泌,從而對胃腸道潰瘍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甘草還能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膽固醇,以及具有鎮痛、抗驚厥的功用。此外,由於甘草獨具甘味,又有緩和其他藥味性能之作用,故在復方中能起到協調各葯、補偏糾弊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據日本、美國醫學研究發現,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其抑制率達78%。將甘草甜素加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細胞中,可導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細胞死亡。日本試用甘草甜素治療8例艾滋病患者,病人的免疫功能均有明顯增強。這充分說明甘草對艾滋病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美國也有類似的報道。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954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