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富不過三代?而猶太人富過300年靠的什麼?值得深思! 觀看數:1003 人
猶太家庭財富教育時間表
3歲:父母開始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孩子要學會簡單的計算
5歲:讓孩子知道錢幣可以購買的東西、錢是怎樣來的
7歲:看懂價格標籤,培養「錢能換物」的觀念
8歲:教他們去打工賺錢,把錢儲存在銀行里
9歲:孩子要能制定一周的支出計劃,購物時知道要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周省下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之需
12歲:看穿廣告包裝的假象,設定並執行2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術語
兒童最初無法了解金錢的意義與價值,但已對個人的需要有所認知;因此,猶太父母會在孩子開始向父母要東西的時候,就試著向孩子解釋他們所要的東西是要用錢去買的,而賺錢是辛苦的。如果父母不解釋,孩子必定認為,任何東西只要向父母要,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果父母有求必應,孩子將來勢必需索無度。
過去,財富可通過節儉和儲蓄獲得;現在,若想讓孩子「真富足」,父母須做典範,從小培養他們正確的金錢觀,以獲得心靈滿足。
要對抗童年富裕病蔓延,少給遺產只是消極的做法,唯有正確的財富教育,才是良方。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談到財富教育,許多人也很容易窄化為理財教育。事實上,財富教育是要建立一套對應物質生活的價值觀,深度與廣度,遠高於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錢、賺錢。
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提出,現代父母應該教育孩子3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慾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這些能力背後最重要的思維,也就是為自己負責,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孩子這三大財富能力,才是留給他們最有價值的資產。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1、學管金錢:不懂支配就等於透支
Erica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每到農曆年後,就會從爸媽那裡領到幾千壓歲錢,這將是她一整年的零用錢,除了換季採買的衣服、價格昂貴的筆記本電腦外,包括文具、朋友和親人的生日禮物、聖誕禮物,甚至弟弟的零用,都由這筆錢開支,花光了就沒有。
「如果沒有好好支配我的零用錢,錢很快就會用光。」Erica說,她從中學習累積一套面對物質慾望的原則,她對弟弟有「三不」要求:「玩具不買、已經有的不買、以後用不到的不買」;對自己也設下同樣的標準。
讓孩子學慣用一整年的眼光來規劃自己的金錢運用,是Erica媽媽的點子。
Erica是台積電資深處長章勛明的女兒,媽媽朱家明是新竹亞太美國學校校長。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他們的做法,與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提出的教育3大財富能力,不謀而合。
邁爾思認為,第一項能力,可從3、4歲就開始,讓孩子自己管理一點零用錢,讓他認識錢的多寡與物質的關係。「許多孩子輕易擁有昂貴的玩具、衣物,卻不知道那得用好幾千個1塊錢才買得到;他們習慣於獲得,卻不知道背後的代價。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2、處理慾望:感受延遲享受的滿足
其次,大人應幫助孩子學習處理慾望。邁爾思指出,這部分最重要的精神是對自己的慾望負責,另一方面學習延遲慾望,得到更大的快樂。「在有限的狀況下,不妨讓他順著自己的慾望亂買東西,讓他承受沒有節制的後果。」
例如孩子剋制不住,買垃圾玩具,轉眼就後悔,也沒有錢再買其他想要的東西。這是他的決定,他必須自己負責。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此外,父母可帶領全家對每個人喜歡的物品都晚一點、等久一點再買,一起感受「慾望延遲」后,得到時那種更大的滿足感。
3、辨別價值:家人、朋友是無價
讓孩子了解錢能做什麼,是財富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孩子應了解金錢的局限性。
在接觸金錢之初,孩子有時會非常天真的給所有東西「標價」,這時正好可以告訴孩子,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比如爸爸周末如果去工作,可能會掙更多錢,可是爸爸愛孩子,我們的假期因爸爸參與而更快樂,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就比金錢更重要。通過類似方式,讓孩子逐步體認,金錢不是唯一的目標或標準。孩子接觸的價值觀越多元,金錢就越不會成為唯一的標準。
在美國,一些父母親會選定一天為「非消費日」,讓大家習慣不購物也能得到快樂。這也是通過「匱乏」進行的財富教育。
除了教子女正確金錢觀,父母也要做典範,「因為財富教育只有父母的標準與孩子一致,才能成功。」邁爾思語重心長的提醒。
猶太人富過300年,靠「讀經」理財
中國人有句俗諺:富不過三代。然而,觀察全球知名的猶太家族,卻不乏富有200、300年的事實,主要歸功於猶太人的金錢觀與財富教育。
猶太人口,只佔全世界的0.3%,但根據《Fortune》統計,全世界超級富翁中,猶太人佔了1/4到1/5。例如美國股神巴菲特、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艾倫、華納電影公司創辦人華納、路透社創辦人路透、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知名富豪,都是猶太人。
猶太人對金錢有一套明確態度。他們對財富的文化傳承,靠的是《塔木德經》,象徵美國資本主義精神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猶太人活用《塔木德經》教誨的最佳範例。
通過研讀這本經典,猶太人從孩子小時候就教導他們如何管理錢包,與如何看待財富的價值,這正是富裕病橫行全球時代的防疫抗體。
除了致力於子女財富教育,猶太人還充分運用他們最擅長的「契約」,用信託來管理遺產,以信託方式照顧自己的親人、族人。
信託就是猶太人的「大算盤」,通過信託詳盡的規範,越優秀的子弟,可以得到越多的資源。例如家族後代進入大學,可以領到若干資金;娶妻生子、創業,又可以領到若干資金。反之,敗家子就拿不到錢,因此一份龐大的家產,不容易被一個不肖子孫散盡,可以留給以後更有出息的子孫使用。